各县(市、区)科协、科技局,各中小学校:
为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(2021-2035年)》,落实《河南省支持加强科学普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若干政策措施》(豫科创〔2022〕2号)、《许昌市加强科学普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实施方案》(许科创〔2023〕3号)等文件精神,大力提升我市青少年科学素养与数字技能,发现和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,市科协、市科技局决定联合举办许昌市第一届青少年信息素养编程大赛,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活动主题
强国有我,科技先行
二、活动目的
搭建中小学生成长平台,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,科学普及编程教育,培养其创新思维、编程思维和创作能力,发现有潜质的学生,引导其积极投身科学研究,激发爱国热情,培养家国情怀。
三、活动组织
主办单位:许昌市科协、许昌市科技局
承办单位:许昌市罗伯特科普教育基地
为确保比赛公平、公正、公开,大赛成立组委会,由市科协、市科技局联合组成。组委会下设办公室,设在市科协普及部,负责赛事的日常工作。
裁判组由组委会邀请相关专家组成,受组委会领导。
四、活动时间
2025年8月28日至2025年9月30日
五、活动对象
许昌市辖区内各中小学在校学生,按照年龄分4个组别进行。
小学低龄组(1—2年级,以暑假前的年级为准);
小学中龄组(3—4年级,以暑假前的年级为准);
小学高龄组(5—6年级,以暑假前的年级为准);
中学组(7—9年级,以暑假前的年级为准)。
六、比赛内容
小学低龄组:机器人(小颗粒);
小学中龄组:人工智能创意编程;
小学高龄组:C/C++/Python代码编程;
中学组:C/C++/Python代码编程。
七、比赛流程及奖项
比赛每组设金奖、银奖、铜奖各1名(每组的第1-3名),一等奖若干名(每组进入决赛人数的10%),二等奖若干名(每组进入决赛人数的20%),三等奖若干名(每组进入决赛人数的30%),优秀组织单位奖及优秀辅导老师奖若干名(每名参赛选手只能有1名辅导老师)。
全程分3个阶段进行,比赛规则详见附件2。
(一)报名
2025年8月28日至9月8日,超期不予接收。
个人报名:学生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报名参赛;
集中报名:可以学校为单位集中组织报名。(详见附件1)
(二)初赛
初赛时间定于9月13日线上进行(线上考试平台开放时间为上午8点至下午6点),内容包含客观题和主观编程。
1.客观题
低龄组、中龄组参加,在线上考试平台进行。
2.主观编程
小学低龄组:线下自行创意拼装小颗粒机器人作品,拍摄4张过程照片和1段五分钟之内的介绍视频,发送至指定邮箱。
小学中龄组:根据一定的场景需求,在指定的硬件平台上实现相关程序编写(需结合硬件平台进行图形化或arduino代码编程,依据中国蓝桥杯人工智能创意编程大赛/中国电子学会机器人等级考试三四级),编写程序发送至指定邮箱。
小学高龄组:按照考试平台命题,在线限时完成1次代码编写并提交。
中学组:按照考试平台命题,在线限时完成1次代码编写并提交。
初赛完成后,按照分值排名,各组得分前60%晋级决赛。
9月18日10时在“许昌科普”微信公众号及微信群公布决赛名单。
晋级决赛人员根据组委会安排,可免费参加线上集训。
(三)决赛
线下举行,地点另行通知,形式参照初赛,难度提高。选手可自备工具,也可使用组委会指定的竞赛工具(电脑、机器人套盒、人工智能相关套件)。决赛时间如下:
9月27日上午9:00,小学低龄组(机器人);
9月27日上午9:00,小学中龄组(人工智能创意编程);
9月27日下午15:00,小学高龄组(C/C++/Python代码编程);
9月27日下午15:00,中学组(C/C++/Python代码编程)。
决赛完成后,按照分值排名,在“许昌科普”微信公众号公布获奖名单。
八、有关事项
(一)本次大赛属于公益活动,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学校、学生和家长收取任何费用。
(二)本次大赛是一次提高全市青少年科学素质、树立“讲科学、爱科学、学科学、用科学”良好风尚的科学普及活动。鼓励全市中小学生积极参与,不断提升科学素养。
(三)初赛阶段,每组报名人数少于一定人数,本组赛事经组委会评定将取消比赛。
九、联系方式
大赛组委会办公室(市科协普及部)
联系电话:0374-2965753
大赛技术运营咨询
联系电话:闫老师13937400042
电子邮箱:lbtmaker@163.com
许昌市科学技术协会 许昌市科学技术局
2025年8月26日
供稿:普及部